文章到底要不要华丽的词藻?_900字

读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长我们的知识,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但我们在创作时是否应该引用一些文学名著甚至大师文章中的华丽词句呢?

在一篇文章中,学生可能会想用很多华丽的词语来修饰自己的文章。 这固然是好的,但是修改太多,效果不但达不到初衷,反而会更差。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诗:曲折的荷塘之上,尽是红叶田野。 叶子高高地露出水面,像优雅舞者的裙子。 层层叠叠的叶子间,白色的花朵点缀其中,有的优雅地绽放,有的羞涩地捧着花瓣; 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就像蓝天上的星星,就像浴后绽放的花朵。 美丽。 微风拂过,带着缕缕清香,就像远处高楼里隐约传来的歌声……读到这样的句子,我的第一感觉一定是:哇,太好了! 诸如此类的感叹。 但你仔细读完之后,就会有一种感觉,这句话太假了。 它不仅没有任何实质内容,而且读起来也非常晦涩难懂。 我不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早期作品,但我很喜欢读他的后期作品,因为我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到了灵魂。 他赋予了文章灵魂,而造成这种不良感觉的原因就是同一个人写的文章。 它是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 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过于打磨,而后期的作品却十分朴素。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先生。 客观地说,鲁迅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他的文章却包含了很多东西。 鲁迅的用词极其精确,可以说是精炼了他的用词。 鲁迅的很多话发人深省,至今仍然受用。 他的很多话堪称经典。 我不敢说它们是史无前例的,但它们绝对是非凡的,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 比如孔乙己的“牌”赚了九毛钱,就有一种文人的优越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鲁迅文章的精神是不言而喻的。 他对很多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没有阿Q呢? 比如现在中国人的奴性已经彻底消除了吗? 我想,只要世界上还有压迫别人的人,这里有专制,有贫穷落后,有愚昧,所以像鲁迅这样的作品总是值得一读的。 而它不仅值得一读,也让更多的作家能够传承鲁迅精神,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更符合当前社会现状的作品。 只有这样,人民才能觉醒,社会才能进步,中华才能复兴!

我个人主张文章不要用华丽的文字装饰。 文学只是文字的集合吗? 我个人认为文字只是文学的外衣,其本质是文章向我们传达的精神。 就像产品一样,总要有一个包装来宣传它。 方便面上有大块的牛肉和虾!

晋江侨生中学初二学生黄庆和

本文为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